耳为宗脉之所聚如何理解?

百家号 18-08-10 07:06

关于耳与经络的联系,据《灵枢·经脉》记载,手、足三阳经均分布到耳。如手阳明络脉“人耳,合于宗脉”;足阳明经,“循颊车,上耳前”;手太阳经,“人耳中”;足太阳经,“从巅至耳上角”;手、足少阳经均“从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”。六阴经则由于表里两经脉气相通特别是阴经经别在头面部合于阳经,故与耳也有联系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还说:“手足少阴、太阴、足阳明之络,此五络皆会于耳中。”由此可知经络与耳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。其汇总的经脉就称宗脉。

(1)耳与脏腑的关系

中医学认为人体虽分脏腑经络、五官九窍、四肢百骸等器官和组织,但它们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。就耳来说并不单纯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,它和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据《内经》《难经》等书记载,耳与五脏均有生理功能上的联系。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说:“南方赤色,入通于心,开窍于耳,藏精于心。”《灵枢·脉度》篇说:“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。”《难经·四十难》也说:“肺主声,令耳闻声”。 喜欢 小编评论分享加关注哦!

耳朵人体全息图

后世医著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,如《千金方中说:“……神者,心之脏,……心气通于舌,非窍也,其通于窍者,寄见于耳,荣华于耳。”《证治准绳》也说:“肾为耳窍之主,心为耳窍之容。”《厘定按摩要术》中进一步将耳朵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,并说:“耳珠属肾,耳轮属脾,耳上轮属心,耳皮肉属肺,耳背玉楼属肝。”

以上这些论述,体现了 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 。至于古代医家通过观察耳郭的形态和色泽,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的论述,散载于历代著作之中者颇多,这些记载说明了耳与脏腑在病理上也是不可分割的。

耳穴

(2)耳与经络的关系

耳与经络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,,早在两千一百多年前的医学帛书《阴阳十一脉灸经》中,就提到了与上肢眼、颊、咽喉相联系的耳脉”。到了《内经》时代不仅将“耳脉”发展成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

耳与经脉、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。在十二经脉循行中,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,有的分布在耳郭周围。如手太阳小肠经、手少阳三焦经、足少阳胆经、手阳明大肠经等经脉的支脉、经别都入耳中;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,至耳上角。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郭周围但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。

耳全息图

因此,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,所以《灵枢·口问》说:“耳者,宗脉之聚也。”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亦说:“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,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。其经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。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。”由此可见耳与经络的关系,在《内经》时期已奠定了基础。以后历代医学著作中都反复引证归纳了上述的记载,如《类经图翼》《奇经八脉考》等书。

心动宗脉盛→液道开→泣涕出;又如:“胃中空则宗脉虚,虚则下溜,脉有所竭者,故耳鸣。”是指血气虚而致耳鸣,表现为如下的关系:胃中空→宗脉虚→脉有所竭→耳鸣。罗天益《卫生宝鉴》说:“五脏六腑,十二经脉皆有络于耳者。”这都说明耳与经脉的关系十分的密切。

本文节选自 王洪峰主编《针医百问》